我市以社会创新项目为抓手,让社会治理有为有位、项目建设有力有效、关注民生有心有行成为新常态
市委七届三次全会指出,实现率先振兴,人民幸福是根本目的。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用心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坚守安全、稳定底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过去5年,我市政法系统解放思想、务实创新,按照打造“和美河源、满意政法”的要求,突出严防严打、突出服务管理、突出创新发展,切实加强平安河源建设、法治河源建设、过硬政法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河源跨越发展、率先振兴作出了应有贡献。
5年来,我市政法综治战线工作人员深耕法治沃土,建造和谐家乡,让平安硕果挂满枝。2014年、2015年,我市群众安全感、“平安创建”工作知晓率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分别排在第4位和第3位。 今年9月19日,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源城区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区”,这是4年评选一次的全国最高荣誉,也是河源首次获得此殊荣,更是河源平安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果之一。
编织立体平安网
平安是民生之本、百姓之福。平安是衡量一个地区和与不和的基本指标,也是衡量地区社会管理有效与失效的试金石。
伍先生一年前从湖南长沙来到江东新区工作,今年国庆假期回湖南期间,他和妻子做了个决定,在河源买房,把家安在槎城。 伍先生是从事建筑行业的,走南闯北去过许多城市,为何河源如此吸引他?伍先生的理由很简单,河源环境好,社会治安也很不错,是一座适合居住的城市。平安和美河源,这就是伍先生最直接的感受,也是他想在河源长期发展的因素之一。
近5年来,我市各级综治部门通过坚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坚持标本兼治源头防控、坚持系统推进立体防范、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坚持科技引领信息支撑、坚持群防群治共建共享等系列措施和不懈探索,构建“纵向到村,横向到各部门各单位”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机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平安创建综治工作格局。
强化综治信访平台建设,夯实基层社会治安维稳基石。我市各级综治部门始终把建设县镇村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作为开展平安创建暨综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和创建平安河源的有效载体来抓。 今年4、5月份,市委政法委分别印发《河源市“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方案》和《河源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实施方案》,对市、县区、镇街三级在落实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目标管理、全面推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中的工作任务、工作步骤和创建时间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市分别在源城区埔前镇、源南镇,东源县仙塘镇、灯塔镇,和平县阳明镇、长塘镇、林寨镇,紫金县瓦溪镇、凤安镇,连平县绣缎镇、上坪镇开展了“中心+网格化+信息化”试点工作。目前,“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已在全市铺开。
东源县仙塘派出所推行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后,提升了城乡治安防控能力。仙塘派出所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构建以“镇-村(居)-组”为区域范围的网格化管理网络,通过网格管理信息平台,实行信息检索、数据比对分析、实时管控、布控定位等智能化管理,将过去“传统、被动、分散”的管理方式转变为“现代、主动、系统”的科学管理,构建成部门联动、资源共享的治安防控管理新模式,为有效管控重点人、快速侦破案件、精准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实现了科技强警、创新驱动目标。
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仙塘辖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3.5%,民警熟悉率环比上升30%。
我市还大力推进“信访下沉”、“基层调解”等工作,将人力、精力下沉到村居,主动排查治理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着力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听民声、察民情、抒民意、解民困,努力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力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龙窝镇是紫金县最大的山区中心镇,辖33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10.1万人。龙窝镇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分级管理责任制,将案件进行分级包案处理,及时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龙窝镇将全镇34个村(社区)划分成148个网格,通过责任人员开展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就能第一时间掌握到所发生的矛盾纠纷情况,以便迅速介入处理。
网格化管理也畅通了社会管理服务的‘神经末梢’,实现了精细化管理。问题在网格中发现,法律在网格中宣传,服务在网格中进行,矛盾在网格中解决,平安在网格中构建。
今年上半年,我市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52宗,调解成功2413宗,成功率达98.4%。
“天眼”撑起群众“保护伞”
今年8月24日,源城公安分局侦破一宗盗窃案,抓获违法嫌疑人吴某。在破案过程中,“天眼”发挥了重要作用。
源城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对8月23日发生的街面犯罪案进行视频倒查,发现长塘路一家饮食店3名犯罪嫌疑人趁事主不注意时盗窃其放在桌上的手机并立即逃离现场。办案民警遂循线进行视频追踪,发现一名嫌疑人独自驾车到达白岭头某车行附近。据此,源城警方很快将犯罪嫌疑人吴某抓获归案。
2015年,源城区源西街道办江源社区针对辖区面积广、人口密集、治安防控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在学校、重点企业、交通要道、治安复杂区域等关键位置安装30个监控探头,编织起一双双“电子眼”监控的“天眼地网”,为群众撑起一把巨大的“保护伞”。村居视频监控系统最终达到了“探头站岗、鼠标巡逻”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作用。
2015年以来,龙川县安装了1150个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覆盖了龙川县所有乡镇重点部位和交通要道,同样让违法分子无所遁形。“感觉安全了很多,‘两抢一盗’案件大为减少,交通事故起数也大幅下降。”家住龙川县龙母镇的邹先生称这几年越来越安全了。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力度,全市各级政法部门结合“雪亮工程”建设,以建设技术视频防控网为突破口,大力完善街面巡逻防控网、社区村庄防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不断提升主动预警和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全市各类刑事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
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安装3386个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其中源城区有1728个。这些“天眼”同样在守护着平安。
“细胞”工程积小安为大安
小家安,则大家安。一所学校,一个企业,一个社区等社会“细胞”平安了,社会也就平安了。
其中由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创建的“平安校园”活动,提出要深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着力解决校园暴力犯罪等突出问题,扭转校园刑事案件频发的势头。
按照规定要求,平安校园创建要建立健全校内安全防范责任体系,建立校园警务室,配齐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开展法制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活动,预防和遏制青少年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发生。
今年9月19日,东源县骆湖禁毒办、派出所、司法所在骆湖中心小学开展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毒品知识专题讲座和禁毒宣传图片展览活动,邀请律师为全校师生开展毒品知识专题讲座,通过身边人员吸食毒品的案例分析,为师生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禁毒专题教育课,让师生们学习到了有关“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和“青少年吸食毒品的诱因”等知识。
小孩是每个家庭里的“天使”,他们在学校能快乐学习和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我市检察机关,交警、消防等部门经常深入校园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宣传,为创建“平安校园”尽心尽力。
今年来,全市各级以村居、社区、单位、家庭等“社会细胞”为基本元素,重点开展了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交通、平安家庭、平安企业创建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形成了“积小安为大安,以基层平安保全市平安”的良好局面,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成新常态
2015年,我市启动“弘德明约,村居善治”试点工作。“弘德明约、村居善治”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是我市2015年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探索,也是省市共建的社会体制改革项目。
我市把东源县、紫金县、江东新区的金史村、漳下村、北坑村、高新村、河紫路社区、胜利村、平渡村等7个基层组织建设、传统文化保护较好的村居,以及东源县一个草根文艺类社会组织——河西民间文化艺术团作为试点,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居自治模式、规范村规民约、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村居治理、推进村居法治、强化村居文化认同、改善村居人居环境等7个方面开展工作。
今年召开的市综治委专项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建设平安河源的基本途径,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创新引领,主动适应新形势,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理念、机制、方法创新,开创全民参与、处处开花的生动局面,全面提高我市综治工作水平。
人人参与平安创建,共建共享平安河源。今年上半年,我市开展首届“河安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大赛,目前,市、县两级综治委成员单位已有300多个,一批创新项目启动实施。
我市以社会创新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努力促进社会治理有为有位、项目建设有力有效、关注民生有心有行、自身建设有序有规,使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成新常态。
为切实推进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和管控工作,有效解决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后受害方难以得到赔偿及易引发不稳定因素问题,我市大胆创新,在全省率先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责任保险制度,对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造成的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通过保险理赔形式依法进行赔偿。
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责任保险制度,将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责任与政府管理、社会救助有机结合,不仅有效改进了公共管理模式,破解了社会治理难题,也为广大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保护屏障,对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全面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完善和推进全市平安志愿者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平安河源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团市委在全市建立一支平安志愿者队伍。
10月12日,河源市平安志愿者总队和12支平安志愿者服务分队顺利组建。服务队有的负责法治宣传,有的负责交通安全法规宣传,各队都有一个服务主题。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个更加和谐的平安和美河源,将助力我市各项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