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司法

市司法局:以高质量法治建设护航发展

更新时间:2024/2/6

 

阅读提示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加码。2023年,出台《河源市司法局关于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全省率先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名义印发《河源市2023年法治社会建设工作要点》,细化年度工作任务,进一步夯实法治河源建设基础,为河源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聚合良法善治新动能。加快完善我市政府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规规章体系,推动立法提质增效,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效彰显。“五老一贤”工作法、“禾坪说事”“老吴调解室”等矛盾纠纷化解方法获省、市推广。

  突出助企纾困,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河源公证处聚焦企业、群众实际需求,优化服务,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2023年,共受理案件3554件。其中,涉外案件705件、涉港澳台案件400件。

  2023年,市司法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我市开展2023年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

  

聚合良法善治新动能 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2023年1月1日,《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地级市首部聚焦暴雨灾害防御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此《条例》的出台正是我市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的最新举措。

  2月8日,市司法局召开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要求不断完善法治建设推进机制,夯实法治建设基层基础,持续推动河源市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任务落地落实。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庆铎提出,要充分发挥高质量立法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持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改革,努力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去年,市司法局加快推进重要领域立法,推进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建设,加强立法后评估工作,着力打造法治建设新样板。

  在立法工作中,市司法局进一步加强与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的协同,发挥人大在政府立法各环节组织协调上的主导作用,通过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实地调研、立法座谈会、立法推进会以及协同改稿等形式,认真做好相关地方性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和合法性审查工作。

  2023年,开展《河源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立法后评估,推动出台《河源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修改《河源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办法》,推进《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立法。

  据统计,我市有水饮料及食品产业企业近50家,名闻中外的河源水资源正源源不断变成“流体黄金”。优质丰富的水资源,离不开水源地高水平生态保护。为了保护新丰江水库水质,防治水污染,保障饮用水安全,市司法局指导市生态环境局起草了《河源市新丰江水库水质保护条例》,目前已通过向社会公众、各县区政府和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市政府法律顾问、市政府立法咨询专家等多种方式征求意见,后续将在此基础上,对送审稿认真组织修改、出具合法性审查报告。

  让城市生活更加和谐宜居,更加幸福美好,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城市的文明程度与城市的品质密切相关。

  2023年12月1日,《河源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市制定的第七部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涵盖了公共秩序、公共卫生等14个方面的文明行为规范和弘扬社会正气等4个方面倡导的文明行为规范。该《条例》有效弥补了我市在文明行为立法方面的空白。

市司法局组织召开《河源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送审稿修改稿)》专家论证会

 

 提质增效 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任务

  市司法局紧盯提质增效,全面落实法治政府、法治河源建设任务,持续深化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与合法性审查,有序推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2023年5月,在全省率先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名义印发《河源市2023年法治社会建设工作要点》(下称《要点》),细化年度工作任务,进一步夯实法治河源建设基础。《要点》包括法治社会建设6个方面19项重点工作任务。《要点》的出台,是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一体推进法治河源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确保了法治建设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推动河源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落地落细具有重要意义。《要点》明确各地各单位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市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法治建设部分)和法治河源建设考评。

  2023年12月7日,市委依法治市办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和河源市法治人才培训基地揭牌仪式,为新时代法治河源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据了解,2023年共审查(核)市政府和市直部门规范性文件47件,其他政策类文件110件,共提出了183条合法性审查意见,并进一步提出调整完善建议80余项,提出的意见建议全部被市政府或者市直部门采纳。共审查市政府转办件、部门请示件、合同协议等82件,参与市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的工作会议32余次,提出意见建议205余项,为市政府科学依法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全年共组织市政府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书111份,召开专题研究会议12次,提出法律意见353余项。

 

  护航发展 打造更优法治营商环境

  2023年,市司法局积极推出多项举措,完善法律服务“联企”“强企”“助企”机制,不断以法治引擎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2023年4月7日,全市首个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河源仲裁委员会服务点在东源县工业开发区揭牌成立,这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对推动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创新举措,在助力企业完善治理结构、防范法律风险,促进企业依法管理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保障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我市积极开展法治体检活动,护航企业发展

  2023年5月,《河源市司法局关于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进一步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为河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措施》围绕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对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推进制造业当家、服务保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化社会民生保障、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内容,推出十条法治保障举措。

  2023年9月6日,广东省首个诉讼仲裁服务站——江东新区诉讼仲裁服务站在江东新区工商业联合会举行揭牌仪式。诉讼仲裁服务站的设立是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联动机制的一次创新性探索,也是诉讼与仲裁衔接机制的初步尝试,旨在形成高效、快捷的“一站式”纠纷解决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营造更好的法治营商环境。

  截至去年底,江东新区诉讼仲裁服务站共受理案件135宗。其中,经积极联系但因当事人拒绝配合及无法联系退回法庭的70宗、成功办结案件25宗、在办案件40宗。

 

2023年4月,东源县工业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河源仲裁委员会服务点揭牌成立。

 

 为民服务无止境 全面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2023年,市司法局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全市现已建成101个示范性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960个示范性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律师事务所3名专职律师进驻12348广东法网平台在线提供法律服务。根据广东法律服务网月报反馈,我市去年1月至11月服务情况获得省司法厅肯定,在全省排名前列,3名值班律师咨询服务量排全省前20名,分别为群众提供了6600次服务,占本地群众服务需求量的93.32% ,更好地保障群众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去年8月25日,连平县“无人律所”乡镇全覆盖揭牌仪式在元善镇顺利举行。连平县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村(社区)法律顾问及“无人律所”实体建设全覆盖,实实在在地成为了群众触手可得的公益性法律服务自助区,切实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去年11月,驻东源县黄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工作人员致电咨询河源公证处,称在东源县黄田镇清溪村居住的张某符合申请低保户的条件,但需要到户籍所在地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调取婚姻信息并办理户籍迁移等事宜,张某因身患疾病多年,行动不便,无法前往户籍地湖南省办理相关手续,希望通过办理委托公证,帮助张某解决问题。河源公证处当即回复为张某开通公证法律服务绿色通道,提供上门服务。

  结合工作人员对张某家庭情况的描述及公证员上门公证了解到的情况,河源公证处确认公证申请人张某符合公证费用减免条件,立即启动了公证法律援助程序,为其免去了公证费用。当公证员办理完所有手续,将公证书送到张某手中时,张某流下了眼泪,并紧握住公证员的手激动地说道:“感谢你们提供上门服务,解决了我几十年的难题。”

  2023年,河源公证处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在保障民生、优化营商环境等项目中继续担当重要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法律保障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河源公证处共受理案件3554件,其中,涉外案件705件、涉港澳台案件400件、国内案件2449件。河源公证处严格把好公证质量关,无假证、错证的发生、无违反“公证执业五不准”的情形。

  在法律援助方面,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创新便民服务措施,推进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中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在人事劳动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7个,组织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45宗,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题宣传活动9次。

  

纵深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2021年6月,司法部部署推进“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自“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开展以来,市司法局一直发挥法治在加强基层治理、服务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纵深发展,不断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五老一贤”工作法、“禾坪说事”“老吴调解室”等矛盾纠纷化解方法获省、市推广。

  2023年10月,河源市举办首届人民调解员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不断推动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2023年12月12日,在广东省人民调解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中,河源代表队以思维敏捷、沉着应战的突出表现脱颖而出,在决赛中获得团队赛二等奖(分数排名第二),选手罗家蕾凭借过硬的业务知识和出色的临场发挥获得个人赛二等奖。

  “村里环境美了,文化氛围浓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舒心。”聊起连平县忠信镇司前村这些年的变化,当地村民敞开心扉,说出了心里话。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这是司前村学习“枫桥经验”的直接体现和生动实践。司前村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将自治、法治、德治优势,转化为加快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能,打造出符合河源实际、具有当地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司前样本”。

  东源县顺天镇沙溪村于2022年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如今的沙溪村产业振兴、生态优美、环境宜居、法治文明,现有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入驻。“法治沙溪”,走出了一条产业兴起来、区域活起来、群众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的发展新路子。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高质量完成10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89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培育“法律明白人”5927名,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1129户,提前并超额完成了省定目标任务。

 市司法局通过标牌、海报等形式,将公共法律服务知识覆盖千家万户、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