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司法

观法治电影 悟司法担当——河源市司法局 组织《第二十条》观影活动

更新时间:2024/3/1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一步增强司法行政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13下午河源市司法局组织干部职工集中观看电影《第二十条》。

  影片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条规定,聚焦“正当防卫”这一热议法条,影片中三个故事都围绕法律案件展开,展现了法律在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中的重要作用,突显了法律是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保障。

观影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此次观影活动,既是一次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又是一次凝心铸魂的思想洗礼,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具体表现。下来,河源市司法局将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为民初心,积极弘扬“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推动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部分青年干部的观后感

叶尔(市司法局组织培训科科长):在看完电影《第二十条》后,我久久不能平静。电影拍的是虚构的故事,但真正反映的却是真真切切的法治情感。作为司法行政干部,我们为影片中吕玲玲检察官敢怒敢言,刚正不阿的职业精神所触动,也因韩明检察官坚守底线的作风而共鸣。法律不是捆绑见义勇为的枷锁,也不是助长邪恶势力的工具。现实从来没有非黑即白,法律的目的需要从案件价值中体现,这更需要司法人员秉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的原则,才能让每一个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潘玲玲(市政府法律顾问科副科长、三级主任科员):法律最大的责任就是维护公平正义,加大力度惩治违法犯罪,不断提高违法犯罪的成本,同时建立健全保障制度,解决见义勇为者的后顾之忧,鼓励心存善念的人敢于挺身而出去制止不法侵害行为。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应该鼓励和弘扬。正当防卫,防卫的应该是违法者的不法侵害行为,而不是见义勇为所要承担的法律代价。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是法律的尊严,也是依法治国的准则。

    许正熹(市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副科长、三级主任科员):电影《二十条》里面反映的正当防卫、见义勇为、校园霸凌事件,都是当时社会背景下反映的事件。这些事件,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最终推动了法律健全和社会进步。检察官韩明、吕玲玲等人在办案过程中,始终坚守法律的公平正义,最终维护了群众的权益,值得我们学习。

张俊鹏(市法律援助处副主任):二刷《第二十条》,这一次是作为党日活动,以党员的身份去看这部电影,作为一个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很能共情和理解影片中法律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我认为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有对民众见义勇为的法律科普,也有让司法工作人员对自己职业更深思考。有些不完善的法律和审判方式,需要未来靠更多像电影里这样坚持不懈的司法人员勇敢站出来去引导和完善。

严捷文(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职工):通过观看我看到了法律的正义,看到司法人员的付出,在与黑恶势力作斗争中,作为司法工作者的自己,要做好本职,不钻法律的空子,坚持正义,以阳光的姿态面对工作和家庭,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在今后的普法工作中,大力宣传法律,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朱商尔(河源市河源公证处干部):观看电影《第二十条》,我深受震撼。影片深入挖掘法律背后的道德困境,通过精彩的法庭辩论和人物冲突,展现了法律与正义之间的微妙平衡。作为司法工作者,我对此感同身受。电影中的角色,在追求公正的道路上经历挑战与成长,如同每一位法律人的现实写照。情节的曲折不仅推动故事发展,也映照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第二十条》不仅是一次视觉享受,更是对法律专业精神和人性深层次探索的思考。它提醒我们,法律不只是冷冰冰的条文,还承载着温暖人心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