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实施“五老一贤” 工作法助推矛盾纠纷一线化解
发布:2018/5/15 来源:本网讯  作者:紫金县龙窝镇调委会  浏览量:1826 

         编者按:近年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立足工作职能,坚持创新创先,积极探索实施符合河源实际的特色调解工作法,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其中,紫金县龙窝镇调委会结合实际创新实施“五老一贤”调解工作法,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镇村两级,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维稳目标,该项目荣获全市首届“河安杯”综治创新大赛县区版块二等奖,同时该镇调委会2017年也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现将紫金龙窝镇的“五老一贤”调解工作法刊发推广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共同推动全市人民调解工作上新台阶,为平安河源和法治河源建设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2016年以来,紫金县龙窝镇不断创新人民调解思路,探索实施“五老一贤”工作辅助法,在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该工作法实施以来,该镇矛盾纠纷95%化解在镇村两级,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维稳目标。2017年,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一是组建“一库一室”,凝聚工作合力。该镇根据基层群众调处的心理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上创新实施“五老一贤”(即老族长、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退伍军人和外出乡贤)工作辅助法,将各村威望较高、热心村级事务的“五老一贤”群体发展为村(社区)人民调解员或人民调解顾问(在家“五老”人员聘请为调解员,在外居住的五老”人员和外出乡贤聘请为人民调解顾问),并由他们组成“五老一贤”调解队伍库,充分利用“五老一贤”独特的群众基础和发挥在矛盾纠纷调处上的助推、润滑和“临门一脚”作用,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目前,该镇34个村(社区)均成立了“五老一贤”调解员队伍,并先后投入21万元在各村(社区)中成立了“五老一贤”调解工作室。二是坚持党政主导,增强履职能力。在党委政府领导下,赋予“五老一贤”调解队伍“法制宣传”、“维稳信息报送”和“人民调解”等工作职能,引导“五老一贤”群体协助政府开展宣传政策法律法规,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协调化解矛盾纠纷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等工作。“五老一贤”调解队伍组建以来,共排查发现矛盾纠纷22宗,并均得到及时有效化解。通过定期举行培训会座谈会,提高“五老一贤”调解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知识和水平,引导“五老一贤”调解队伍在调解工作中始终与党政同声同心同向,在合法合情合理的轨道上化解矛盾纠纷。同时,组建调解工作微信群,便于“五老一贤”队伍分享成功案例、交流调解心得,增强履职能力。三是分类分级调处,提升调处效力。在充分利用好调解队伍的有限人力资源基础上,该镇将受理案件分为当事事双方情绪可控,不会由此发生恶性事件的一般案件和矛盾有可能恶化或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危急案件。危急案件一经发生,“五老一贤”工作室立即动员全体成员参与调处,避免矛盾纠纷恶化或引发群体性事件。一般案件分成三级调处,分别别为村干部自主调处、人民调解员和人民调解顾问参与调处以及镇相关部门调处,案件15天内无法化解的转入下一级,最终移送到镇相关部门调处。实施该工作法以来,该镇案件平均调处时间由76天缩短至54天,“五老一贤”参与与协调矛盾纠纷63宗,化解63宗,化解成功率达100%。四是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落实党内关怀机制,利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对“五老一贤”开展慰问活动,增强“五老一贤”群体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实行“以以案定补”奖励制度,对成功调处1宗纠纷,按照案情的复杂程度给予100元到1000元的奖励,激发“五老一贤”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积极开展评星级树典型活动,对调解工作突出的“五老一贤”评定为“星级调解员”并在镇年终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激励人民调解队伍迸发工作活力,继续为基层治理工作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