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广州十年创建方案出台 最终成效市民说了算
发布:2013/3/10 来源:南方日报网络版  作者:记者/马喜生 通讯员/陈毅恩  浏览量:3463 

 

 
创建平安广州工作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昨日召开。高笑 摄
  广州制定了长达10年之久的城市平安工作方案。昨日,广州市创建平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平安办”)、市委宣传部召开创建平安广州工作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广州要从今年起到2022年的10年内,分四阶段、实施12个工程68个项目,推进创建平安各项工作,以实现广州成为全国最稳定、最安全地区之一的目的,而老百姓对其目标和成效拥有评判权。
  社会组织建设被纳入平安工程
  广州长达10年之久的创建平安行动,来自于今年2月5日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全面创建平安广州的意见》(简称《意见》)以及《创建平安广州推进方案(2013-2022年)》(简称《方案》)。
  记者了解到,《意见》围绕“一强二升三降”(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破案率、起诉率、审结率、执结率、调解率上升,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上升;重大刑事案件下降、重大群体性事件下降、重大安全事故下降),把广州建设成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排头兵、社会和谐稳定的示范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法治市,最终实现成为全国最稳定、最安全地区之一的目标。
  为达到这一目标,《意见》提出实施12个工程、68个项目,比如有法治广州建设工程、民生保障工程、群众权益保障工程、社会矛盾化解工程、公共安全防控工程、人口服务管理工程、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简称“两新”组织)建设工程、志愿服务工程、平安交通建设工程、信息网络服务保障工程、基层基础建设工程、平安文化建设工程等。
《意见》提出创建平安广州的10年总体目标分为四步走,即2013年初见成效,2015年前取得明显进步,2017年前实现良性发展,2022年前达到国内领先。
  羊城英雄辈出
  昨天,武警广东总队党委会决定,批准追认因见义勇为而牺牲的郑益龙为烈士。
  广州市平安办(市综治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程秀忠透露,相关部门接下来将按程序为郑益龙申请见义勇为奖金。
  程秀忠告诉记者,市平安办曾就创建平安广州做了详细的民调,发现市民认为目前平安广州最需要见义勇为精神。据委托方中山大学社会城市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调者认为创建平安广州工作最需要做的是三件事,第一是鼓励见义勇为,这在发出的调查问卷中占了21.4%的比例,第二是管理流动人口,占20.6%,第三是改善民生,占16.5%。
  记者还了解到,几年前广州专门设了“见义勇为基金会”,2011年有622人受到奖励,2012年受奖人数增加到931人,增幅达到了50%。程秀忠说,这说明广州是一座英雄如云的城市,像出现了退伍军人牛作涛,托举哥周涛,武警战士郑益龙。程秀忠说,广州鼓励见义勇将作为机制固定下来。
  群众对创建工作成效有话语权
  记者了解到,广州创建城市平安工作成绩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今后不再由官方独家说了算,老百姓也有评判权。
  为了对这长达10年的创建平安行动进行考核,市平安办制定了《创建平安广州考评试行办法》,创立了由官方、群众和专业机构三方共同考评机制。官方的考评主要是上级评价、考核下级部门。专业机构评价主要是委托民间专业调查统计机构测评。
  从该《办法》的措词看,群众对创建平安广州成效拥有评判权,程秀忠认为,引入群众的意见是为了突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市平安办委托中山大学社会城市研究中心对考评指标细则进行评估和完善,“考核不能只让领导说了算,创建平安广州就是要建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安,群众的评价将是考评中重点的项目”。
  根据《办法》,这样的来自三方的考评每年举行一次,考评结果将作为各级领导班子考核和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并对成绩优秀的表扬奖励,成绩劣差的批评问责。
  民间评判可避免“被满意”
  专家观点:
  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梦琴认为,创建平安广州考评体系中加入老百姓主观满意度的评价,可以避免老百姓“被满意”“被安全”,这要求这套考评体系要有更加科学透明的数据收集方法。
  比如,整个体系统计过程有老百姓参与,统计结果要对老百姓公布,如果老百姓集中对某一方面有意见,那证明这一块的数据是需要修正的。现在,政府的很多数据没有向社会公布,也体现不出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有一些官员可能会惧怕众口难调的老百姓参与了评价,会对一些行为发现负面的意见,其实官员没有必要存在这种想法,因为老百姓能够感受实实在在的好事,官员只要不忽悠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给出差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