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李小敏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
法制日报赴苏采访组
经过10年平安江苏创建活动,江苏刑事案件稳中有降,综治工作绩效和公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平安江苏已成为全省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品牌和率先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化平安建设,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就平安中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江苏如何按照建设平安中国的要求,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建设?
重点:夯实筑牢平安建设基础
"经过10年三轮的创建活动,我们对平安建设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李小敏说。
李小敏认为,平安是"大平安",已从治安管理层面上升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层面,平安建设的成效根本上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科学发展、促进了民生改善、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平安是动态的平安,平安建设要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不能超越发展阶段谈平安;平安是标准不断提高的平安,要努力使平安建设与江苏"两个率先"进程相适应。
据介绍,近年来,江苏着力从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载体建设、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抓好平安基础性建设。
推进县乡村三级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多次召开不同层面现场会、推进会作出部署,并通过"以奖代补"等引导激励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全省52个县(市、区)建成社会管理服务中心,98.9%的乡镇(街道)建立政法综治工作中心,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所有社区(村)建立了集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治办。
大力推进技防设施建设,在各市县加快推进以公安110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治安监控系统为重点的技防城市建设,城乡主要道路治安监控网络实现全覆盖,所有重点单位、要害部位都建成治安监控系统,90%以上的一般企事业单位、60%以上的商铺、所有新建小区、80%以上的老旧小区和独栋居民楼完成了相应技防设施建设。
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平安市、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等区域平安创建以及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行业平安创建,使平安建设有效覆盖到各个区域、系统和行业。
建立严密的责任机制,明确党政领导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把平安建设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和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平安建设警示和"一票否决"。
机制:完善六大创安工作体系
江苏在深化平安建设中,着重加强源头治理、深化综合治理、推动共同治理、实现依法治理。
"我们把平安建设的聚焦点、着力点放在办好群众的事情、维护好群众的权益、理顺好群众的情绪上,让群众理解、认可、满意、高兴。"李小敏强调。
他举例说,江苏健全领导干部下基层常态化机制及定期接访下访制度,推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公开评议等制度,搭建便民热线、网上互动、政务微博等多种形式的沟通对话平台,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把群众参与作为开展风险评估的第一程序,把群众意见作为确定风险等级的第一依据,把群众利益作为作出重大决策的第一标准,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
据介绍,江苏充分发挥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优势,着力完善六大工作体系,不断深入推进平安建设: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丰富发展"大调解"机制,推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效衔接,全面建成县乡两级调处中心,实现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办理、限期办结,每年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多万件,95%以上在乡镇以下得到化解;
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稳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创新积分入户、"三集中"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式,有序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健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分类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意见,全省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均为全国最低;
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打防一体、城乡一体、人技结合、专群结合的现代立体化治安防控机制,八类主要刑事案件连续10年下降,连续11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健全"两新"组织服务管理体系,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5%,注册登记的各类社会组织4.2万个,有效发挥了社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反映居民诉求、规范行业行为的积极作用;
健全信息网络管理体系,推行互联网属地化管理,建立网络舆情预警处置机制。近3年来,全省网上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重大网络犯罪案件、没有发生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网络安全事故。
目标:更高层次推进平安建设
"平安中国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篇章,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李小敏表示,江苏要按照建设平安中国的要求,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举措,在新的起点、从更高层次上推进平安建设,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平安中国示范区。
李小敏深有体会地说:"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平安建设,深在体制机制创新。要及时将基层的创新经验转化为政策措施、上升为制度规范,探索建立符合平安建设规律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平安建设规范化水平。深在现代科技引领。要大力推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在平安建设中的深度应用,增强动态环境下平安建设综合效能,努力提高平安建设智能化水平。深在法治水平提升。要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深度融合,以法治原则为遵循,以法治体系为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平安建设,努力提高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深在广大群众参与。要充分发挥群众在平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真正让群众参与平安建设过程、共享平安建设成果、评判平安建设成效,努力提高平安建设社会化水平。深在基层基础夯实。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理念,建强基层组织、加强基层力量、强化基层保障,把平安建设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基层单元,努力提高平安建设精细化水平。"
采访结束时,李小敏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要紧紧围绕构建平安中国示范区的目标,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以法治建设为保障,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确保全省公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建成一个领域更广、基础更牢、标准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江苏。
(执笔:法制网记者雷晓路 孙春英 丁国锋 李恩树)
法制网南京
- 2025-04-21我市一案例入选广东省2024年民事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例
- 2025-04-21河源市司法局到司法鉴定所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活动
- 2025-04-18龙川县司法局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实地调研
- 2025-04-18连平县司法局举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务培训会
- 2025-04-18紫金县开展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 普法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