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干部的作风建设
发布:2013/8/7 来源:河源网  作者:龙川县司法局赤光司法所马骏锐  浏览量:3688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加强和改进乡镇干部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对于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乡镇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作风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本文就乡镇干部作风建设中的存在问题、原因及完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乡镇干部作风的问题及原因
(一)乡镇干部作风问题
1.极个别干部理论学习尚不够扎实,片面认为在乡镇不需要太多的理论知识,工作上只凭实践经验就可以了,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其工作能力的发挥和水平的提升。
2.极个别干部公仆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不高。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较弱,“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然存在,甚至还有极个别干部存在“吃拿卡要”的现象。
3.极个别干部作风漂浮,不够扎实。极个别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上不求实,作风上不扎实,行动上不务实,存在形式主义作风。
4.极个别干部自律意识差,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口头上强调要依法行政,实际上对党纪国法学习研究不够,履职能力有所欠缺。
(二)乡镇干部作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他律方面的原因:一是监督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监督机制发挥不充分,就不能有效规范干部行为。二是监管机制设置不够严密。给组织按制度管理监督干部增加了难度,致使一些不正之风得不到有效遏制。三是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不尽完善。评价干部政绩组织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看显性政绩多,看隐性政绩少;缺乏群众监督评议方面的考量。
在自律方面的原因:一是极个别乡镇干部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个别乡镇干部知识老化,工作方法陈旧简单。二是个别干部道德滑坡。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利益逐渐成为了社会利益结构的主导,引起社会主义信仰的弱化,导致极少数干部思想道德出现滑坡,廉洁意识和奉献精神衰退。三是极少数乡镇干部逃避监督。党内监督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上级监督还不够到位,下级监督更显乏力。
二、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完善
乡镇作风建设应当走他律和自律结合之路。通过制度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他律机制来约束、规范个体行为,通过自我约束和学习的自律机制提升道德约束力和知识来指引自身的言行,两种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基层作风建设的完善。
(一)乡镇干部作风建设他律机制的完善。
1.健全完善干部教育机制,促进干部思想意识转变
发挥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强化乡镇干部的廉政意识。目前,河源市已经建立了邓缵先廉政教育基地等9个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应当健全完善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制度,对党员干部到基地接受廉政教育的时间、内容、方式等进行规范,推进基地廉政教育活动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实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教育实践活动要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持续有力的督促检查制度,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价制度,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化、长效化,促进广大干部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2.健全完善作风监督机制,促进干部作风行为转变。
完善乡镇、农村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推进农村基层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建设和镇政府的财务公开制度,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干部诺廉、述廉、评廉和民主评议工作,完善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权力运行的公开化、规范化。
构建乡镇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机制。首先强化组织监督。一是强化单位内部的相互监督,通过民主生活会,开展述职述廉,批评和自我批评。二是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作用,通过廉政风险排查、明察暗访等制度,有效监督干部“八小时”外的活动情况。还要强化社会监督,通过网络公仆信箱和监督投诉电话等形式,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投诉。通过电话调查和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群众意见,了解民意;同时还要强化家庭监督。
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网络监督机制。把科技手段融入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设计中,可以有效规范乡镇政府运作、提高办公效率,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目前河源市已经建立了农村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各乡镇的党务信息、政务信息、村务信息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公开。通过信息平台的开设,可以有效预防干部腐败,可以让群众有效地监督乡镇、村级政务,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3.健全完善科学政绩评价机制,促进干部政绩观转变。
在评价的内容上,既看勤政又看廉政,既看政绩又看作风。在评价的方法上,既要听取上级领导意见,又要听取干部群众意见;既要听取机关内部的意见,又要听取服务对象和相关单位的意见,为正确识别、选拔和使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真正营造出一个求真务实、建功立业、严于律己、创先争优的良好环境,促进基层作风建设。
(二)乡镇干部作风建设自律机制的完善
1.提升干部自身素质,强化勤政廉政观念。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提高政治素质,提高乡镇干部的业务素质,抓好工作方法的改进,提高乡镇干部的工作能力。采取实践锻炼、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廉政意识。一是加强党性修养。应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坚持走群众路线。二是严格遵守纪律。党员干部要模范遵守党内法规中关于廉洁从政的各项制度规定。三是抵御各种诱惑。必须慎独慎微、洁身自好。四是自觉接受监督。加强监督,实际上是对领导干部最有效的保护。
2.站在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强化群众观念,乡镇干部必须自觉从思想上站在群众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
在乡镇,有些群众对法律知识和行政流程的欠知,缺导致他们有时并不理解基层机关办事所需的程序。这就需要乡镇干部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理解群众的诉求,理解群众的感受,才能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又向他们宣传了法律政策,促进他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也增加了干群之间的互信。
3.了解村规民约和乡风民俗,强化乡土观念。作为处在基层一线的乡镇干部,如果作风不够扎实,不了解当地的村规民约和乡风民俗,只懂得空洞的理论,那么做起群众工作来,特别是调处农村的矛盾纠纷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乡镇干部不仅要掌握政策法规,坚持依法行政,还要接地气,掌握当地乡镇的村规民约、乡风民俗,培养自己的乡土气质,真正深入群众,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观察农村社会的现状,掌握这些民间法规,才能真正把握当地的乡情民意,开展群众工作才能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