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声音】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发布:2023/9/20 来源:河源司法行政  作者:  浏览量:1267 

 

广东英物律师事务所的叶琴律师

 

在贵州茅台酒与瑞幸咖啡联名推出“茅台瑞幸酱香拿铁”咖啡后,被大众刷屏,“茅台瑞幸酱香拿铁”咖啡迅速火了起来,大家都抢着购买,想要尝尝“茅台瑞幸酱香拿铁”咖啡的独特口味。但是,号称“每一杯都含有贵州茅台酒”的“酱香拿铁”咖啡中含有53度贵州茅台酒。据媒体报道,瑞幸官方客服对于饮品内含有酒精回应称:酱香拿铁酒精含量低于0.5度,但未成年人、孕妇、驾驶人员、酒精过敏者不建议饮用。如已经饮用的则建议不要驾车。此外,“酱香拿铁”的产品图片也标注了不建议饮用人群的内容。

多地交警也回应,开车不建议饮用“酱香拿铁”咖啡。据报道,北京市交管局法制科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消费者喝完含酒精饮品后不要再开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20毫克/100毫升就被认定为饮酒驾车。

对于“酒驾”这个问题大家可能都不陌生,“酒驾”和“醉驾”有什么区别,是如何判定的?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10):饮酒后驾驶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后驾驶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也就是说“酒驾”和“醉驾”在酒精含量阈值上是不一样的,不管车辆驾驶人员是否醉了,哪怕喝完酒还很清醒,一旦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了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就构成“醉驾”。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明确规定了“酒驾”和“醉驾”的处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可见“酒驾”和“醉驾”要付出的代价是很沉重的,而且还可能涉嫌构成犯罪。刑法第133条之一第(二)款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

危险驾驶罪连续多年成为第一大罪名,每年因此受到刑事处罚的达到了三十多万人。危险驾驶罪在刑事案件中很常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规定了危险驾驶罪的立案标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该意见第二条规定了醉驾从重处罚的情形:酒后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一)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二)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三)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四)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五)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六)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拒绝、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七)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八)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也就是在道路上醉驾是构成犯罪的,这里的道路是如何定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对“道路”的含义进行了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该条还对“车辆”“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含义进行了规定,“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一旦构成危险驾驶罪,一般是如何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规定,构成危险驾驶罪的,依法在一个月至六个月拘役幅度内确定宣告刑。根据危险驾驶行为、实际损害后果等犯罪情节,综合考虑缴纳罚金的能力,决定罚金数额。综合考虑危险驾驶行为、危害后果等犯罪事实、量刑情节,以及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认罪悔罪表现等因素,决定缓刑的适用。一般来说,危害不大,可以认为是情节显著轻微的,不移送审查起诉。

不移送审查起诉是否就不予处罚?

并非不予处罚。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根据前述规定不移送审查起诉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撤销案件,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作出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行政处罚。对作撤销案件处理的,公安机关应按照“醉驾”案件的诉讼证据要求立卷,并在撤销案件后三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检察机关备案,接受检察机关监督。

如果法院判决构成危险驾驶罪,在承担刑事责任的同时是否还要行政处罚?

不管是人民检察院作不起诉处理,还是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的,公安机关都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二款、第四款规定作出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或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行政处罚。

因为“醉驾”导致交通事故,如车辆购买了保险,保险是否会赔偿损失?

保险是不赔偿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2019修正)》第二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二)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三)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也就是说,一旦“醉驾”导致交通事故,交强险在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后,最终也可以向“醉驾”的人要回来,而且造成受害人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都不赔偿,那么,这就需要“醉驾”的人自己来承担赔偿责任了。因酒驾行为发生交通事故,可能造成巨额的赔偿,得不偿失!而且,不但产生巨大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毁掉一个人的职业生涯。

什么情况下会影响职业?

拿律师行业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律师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又例如公司职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还有,从事出租车、货车、客运车辆等营运行业的驾驶人,更是面临失业的危险,尤其醉酒驾驶将终身不得从事营运类工作。另外,按照规定,党员和国家公务人员出现饮酒驾驶违法行为,除受到交通法规处罚外,还将被通报给纪检监察机关,受到纪律查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所以,如果公职人员达到醉酒驾驶标准构成犯罪,将会依据上述规定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可见,如果酒驾的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整个家庭要为他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特别对家里的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家长醉驾被判刑,犯罪记录一生伴随,孩子报考公务员、报考军警学校、入党等,政审时或多或少受到一些限制。

为让大家进一步了解“酒驾”的后果,下面分享一宗因“酒驾”构成危险驾驶罪的案例。

2022年10月22日晚,黄某某酒后驾驶二轮摩托车与陈某驾驶的小型普通客车相碰,造成黄某某、陈某受伤及两车不同程度损坏的交通事故。经鉴定,黄某某送检的血样被检出乙醇浓度147.0毫克/100毫升,属于醉酒驾驶。经道路交通事故认定,黄某某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陈某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案发后,黄某某与陈某达成赔偿协议,并取得谅解。法院认为,黄某某无视国家法律,醉酒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经检测血样中酒精浓度达147.0mg/100ml,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黄某某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的主要责任,依法应当从重处罚;黄某某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自愿认罪认罚,通过赔偿损失获得谅解,法院判决黄某某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罚金自本判决生效第二日起五日内缴纳。)

黄某某因为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既导致了自己受伤及他人受伤,还要承担经济赔偿及刑事责任,付出的代价不小。

最后要提醒大家几种即使酒后没有开车的行为,也可能会构成危险驾驶的共同犯罪的情形:1、在饮酒过程中,行为人明知驾驶员必须驾车出行,仍极力劝酒或胁迫、刺激其饮酒,且饮酒后不给其找代驾的行为。2、行为人明知驾驶员饮酒,教唆、胁迫或命令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3、车辆所有人明知借车人已经醉酒且要求驾驶机动车时,仍将车辆出借给借用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