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条件下群众路线的实现途径
发布:2014/3/28 来源:龙川县司法局  作者:张树青  浏览量:3600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并践行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来说,搞好活动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服务群众能“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实践环境中,不断探索、归纳和总结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下,了解社情民意只能通过深入群众中间,靠走、听、记来掌握和了解他们的真实意愿,形成党的工作方针和路线,并发动群众齐心协力去实现。受制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毛泽东在湖南调研,他只能在32天里步行700多公里对湘山五县的农民运动进行实地考察。建国后,物质条件的逐步改善为开展好群众路线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创造了伟大的经济奇迹。

    当前,我国已进入到了信息化社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中国网站总数约为320万个,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农村达1.7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达到5亿,网民人数和普及率都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相比过去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党走群众路线,了解掌握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的手段和方式也将更加多元。我们不仅要像老一辈的党员、干部那样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深入田间地头,更要运用当下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介新平台收集整理群众的各种意见、建议,从而更加全面、快捷地听取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融洽党群干部关系,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一、坚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

    当前的信息网络平台,因为具有快捷、直接、低成本、影响大、无边界等特征,这让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表达意愿、诉求的愿望更加强烈、积极性更高,内容也更加直接、丰富。他们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等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肉搜索、 “意见领袖”、网络“大V” 们不断涌现,他们引领着社情舆论,对群众的影响有时甚至比政府舆论导向更直接、更广泛、更迅捷。有时偏于一隅的一个小事件,借助网络的酝酿、传播,可能会成为一个重大事件。无数事件证明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会被不良的思想和别有用心的人占领,这就对我们的党员干部提出了要有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

    当前,机关党员干部掌握信息技术的状况是令人担忧的。根据一项调查显示,33.4%的受访干部每天上班使用电脑仅仅是用来浏览一下新闻网页,27.6%的受访干部没有掌握办公软件的基本技能,四成干部不会或基本不用QQ、微信、微博、博客用于日常交流或办公。归结起来主要是有些党员干部不愿学,不勤学,不善学。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坦言,“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在信息化社会下,如何才能增强工作本领呢,就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学习,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只有解决“进得了门”的问题,才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二、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进得了门”以后,如何“谈得上话”呢?其实,网络的开放性和拓展性,使我们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更有效地做好群众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的“来”和“去”正是信息技术最好的应用平台。

    运用网络平台拉近距离。网络媒介等信息化渠道可以作为实现下基层、问民情目的。发微博、刷微信、开通博客、互通QQ、在论坛里争论、在电子邮箱中传达社情民意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新窗口,也为老百姓表达意见、开展监督提供了新通道,拉近了群众与干部的距离。我们河源市开通的“书记信箱”、“县长信箱”就已成为我们市井小民与地方父母官沟通的重要桥梁,受到广大市民的称赞,对于我们灵活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示范教育意义。

    运用信息平台消除隔阂。一直以来,因为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使部分掌握信息的领导干部成为权力腐败的寻租之地,为群众所深恶痛绝。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实施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加大信息的透明度,消除信息的时间差,让信息在阳光下传播,让权力在民众中监督,消除了隔阂,化解了一定的矛盾,这就为我们的群众路线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空间。近年来许多省、市、县的党政领导已开始通过“网络问政”等方式与群众进行在线互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信息化条件下运用网络等新媒体与群众互动的新方式对走好群众路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创新听取意见的方式。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好的作风听取意见,深入基层,深入联系点,加强调查研究,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传统方式进行,更要结合网络时代特征,开展好“网上群众路线”。可以在网页平台上开展网络问卷调查、设置网上意见箱及设立网上邮箱等拓宽听取意见渠道,汇集原汁原味梳理意见和建议,及时向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反馈。福建省德化县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积极探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方法和途径通过电话约访,发放干群“连心卡”、开通“民意直通车”、建立微博和QQ群等措施,使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了解百姓需要什么、最想干部做什么,真正与群众“谈上了话”,在活动中,共收集群众提出的建议和意见5200条次,他们建立了建议和意见台帐,分门别类制定整改措施,使他们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得力、效果更加明显。

    巧用远教资源促活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快捷、灵活性强、覆盖面广等资源优势,发挥远程教育的服务作用,把远程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制作相关视频、音频和图片,广泛利用广播电视台、政务信息网等媒体平台,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态和身边好人好事,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处理好现代技术与传统手段的关系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围绕为民务实清廉,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集中解决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我们乐见现代信息技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但也有部分党员干部在理解和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重“从群众中来”,轻“到群众中去”,有的把衡量教育实践效果的标准等同于党员干部下基层次数的多少,有的是便捷的交通、发达的通讯和信息平台反而使一些干部直接接触群众的时间变少了,从而走向了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形式主义的另一个极端。所以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好现代技术与传统手段的关系,正确认识“网”与“网”的见面、“键”与“键”的交流并不能 “上心头”,还须在电话、信息、QQ、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等交流平台下再真正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去与他们唠嗑、拉家常,用面与面的交流来弥补网络平台的虚拟性,才能真正“交得上心”,从而提高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服务群众的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普惠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学习教育: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 胡涵锦 2013年8月;

2、《信息化条件下践行群众路线的思考》陈立国 2013年9月;

3、《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李彩波 2013年9月

4、《发挥远程教育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助推器”》 王贵洪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