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N】 维理护薪纾民困 双宝融情筑枫桥
发布:2025/3/26 来源:龙川县司法局  作者:  浏览量:329 

一面鲜红的锦旗在登云司法所墙上熠熠生辉,上面写着“司法护航稳社会 调解暖心促和谐”。外来务工人员覃某握着调解员的手感慨万千:“要不是你们不辞辛劳调解,我们的血汗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三位农民工的感激,更映射出龙川县司法局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品牌创建强根基,体系融合促治理

龙川县司法局积极响应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为框架,高标准打造示范性司法所。针对登云工业园企业密集、劳资纠纷频发的特点,创新设立登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维理调解工作室,将司法行政工作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末梢。维理调解工作室由有20多年基层司法工作经验的调解“能手”骆伟理负责。骆伟理所长充分发挥以老带新、薪火相传作用,带领登云司法所、维理调解工作室调解员践行护薪暖企便民策略,引导农民工合法讨薪,保障农民工安“薪”无忧,促进劳企共赢,维护辖区和谐。自2024年12月成立以来,维理调解工作室共处理案件11宗,成功调解案件9宗,调解终止2宗,成为化解群体性诉求的重要力量。

 

 

 

调解双宝创特色,治理效能再升级

“既要让农民工‘薪’无忧,也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登云司法所所长骆伟理在调解室里展示着他的“民情日记”,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近百条群众诉求。这位有着20多年基层司法经验的“老调解”,自创“民情日记”与“客家方言”的“双宝秘籍”:随身携带的记录本如同扫描仪,将田间地头的矛盾纠纷分门别类;地道的客家方言好似润滑剂,让法理情在交流中悄然融合。今年2月,村民甲、乙因宅基地权属产生口角,双方在争议地块上演“砌墙拆墙”的拉锯战,矛盾持续升级。骆伟理闻讯后立即启动联调机制,协同村委会组成调解专班赶赴现场。经实地核查和“背靠背”调解,精准锁定矛盾症结实为排水问题。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三熟优势,骆伟理采取“以疏代堵”调解策略,一方面运用客家方言阐释相邻权法律规范,引导双方着眼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提出将争议地块划定为共用排水沟的解决方案,明确“共同使用、共同维护”原则,并现场制作人民调解协议和水沟规划图,既解开了法结,更融化了心结。

 

个人调解树品牌,规范建设添动能

维理调解工作室是龙川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切入点、基层实际为着力点、发展需要为落脚点,构建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机制。作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示范窗口,工作室通过规范调解流程、整合调解资源,既有效分担基层调解压力,又显著提升司法行政公信力,更在实践中形成可复制的制度经验,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板。

 

 

从工业园的劳资纠纷到乡间的宅基地矛盾,维理调解工作室以“护薪安企”精准拆解“薪火之忧”,用“双宝融情”柔性消融“宅基之困”,在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中走出独具客家韵味的治理路径。龙川县司法局将持续深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通过打造更多特色调解平台,推动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