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N】 侨心聚力筑枫桥 乡情润治促和谐
发布:2025/4/9 来源:龙川县司法局  作者:  浏览量:30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镌刻在龙川县紫市镇“侨胞之家”的诗句,既是海外侨胞的乡愁寄托,更是紫市镇党委、政府以“侨”为桥、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作为“华侨之乡”,紫市镇依托17万海外侨胞及1.88万侨眷的独特资源,将侨乡文化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出“以侨促和、以文化人、以制固本”的涉侨调解新路径,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侨心侨力齐汇聚,侨桥连心促善治

紫市镇党委、政府深耕紫市镇“华侨之乡”特色优势,将“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吃苦耐劳、爱国爱乡”的侨乡精神融入矛盾纠纷化解,依托“侨胞之家”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共治平台,以侨心聚合力,以侨力促善治。在紫市镇老房拆除引发的群体性纠纷中,司法所参与调解,创新“侨胞联调”模式,发动侨眷化身“家乡代言人”,深入持反对意见的村民家中,以乡音乡情为纽带,通过“心连心”换位沟通,成功化解分歧,保障了重点项目推进。“侨胞联调”模式既激活了“侨资源”,更筑牢了“治理桥”,让侨力成为“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重要支撑,实现“发展需求”与“民生关切”的双向奔赴。

 

客侨文化汇一家,调解纠纷暖乡邻

针对客家传统习俗与侨胞新观念碰撞引发的矛盾,龙川县司法局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打造“文化调解”特色品牌,将客家文化“以和为贵”与侨乡文化“守望相助”有机融合,在“侨胞之家”搭建集纠纷调解、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邀请侨眷担任“文化调解员”,以“乡音解乡愁、礼法化纷争”为路径,引导侨胞侨眷在房屋宅基地、土地权属等纠纷中唤起情感共鸣。2021年至2024年,侨眷参与调解案件77宗,成功76宗,成功率达98.7%,让“和文化”成为化解矛盾的“金钥匙”,既守护了侨胞的家乡归属感,更促进了客侨文化的和谐共生。

 

 

涉侨调解优服务,规范建设助法治

龙川县司法局以群众需求为切入点、基层实际为着力点、发展需要为落脚点,构建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机制,推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抓实涉侨调解工作。依托“侨胞之家”,高质量打造涉侨调解工作室,按照“6421”标准推进规范化建设:“六职责”明方向,明确工作人员“掌握侨情、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宣传侨法、维护侨益、服务侨胞”六大核心职能,确保责任压实;“四制度”促规范,建立侨情调研、活动组织、权益维护、长效管理四项机制,保障工作有序;“双融合”强特色,推动客家文化与侨乡文化深度融合、调解实务与法治宣传有机结合,打造“文化+法治”双引擎;“多力量”聚合力,组建侨眷、村(社区)法律顾问、专职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平安法治员、五老一贤等组成的涉侨调解团队,构建“专业+本土”调解网络。

 

 

“侨力赋能”到“文化润心”,从“多元共治”到“规范提质”,紫市镇以侨为“桥”架起基层治理新通道,既激活了“侨资源”的治理效能,更书写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侨乡篇章。下一步,龙川县司法局将持续深化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创新调解模式,提升工作效能,立足于地方实际,打造更多特色调解平台,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治理格局落地生根,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更多“枫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