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笔律师事务所 龙日雄律师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小到轻微剐蹭,大到人员伤亡,交通事故不仅给当事人带来身体和财产的损失,也常常因处理不当引发更多纠纷。今天,为大家详细介绍交通事故发生后的正确处理流程,帮助大家在遇到此类情况时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交通事故处理涉及法律、保险、医疗等多个领域,很多当事人因为不了解流程,往往在事故发生后手忙脚乱,甚至因处理不当导致权益受损。今天,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为大家提供关于处理交通事故方面的指引。
我们常说“事故猛于虎”,很多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第一反应是慌乱。那么,事故发生后,当事人首先应该做什么?有哪些必须遵守的法定步骤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指引,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可概括为 四个关键步骤,分别为“一停、二救、三保、四报”。
“一停” 即立即停车并设置警告标志。无论事故大小,车辆驾驶人都必须立即制动停车,这是法定义务。如果事故发生在普通道路,需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夜间还需开启示廓灯和后位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若在高速公路,需在行驶方向后方 150 米处设置警告标志,驾乘人员应转移到右侧路肩或紧急停车带内。
“二救” 是指抢救伤员并报警。驾驶人需立即查看是否有人员受伤,如果有人受伤,则迅速拨打 120 急救电话。同时,除轻微事故可自行协商外,应拨打 110 或 122 报警,清晰说明事故时间、地点、伤亡情况等。
“三保” 是指保护现场。在交警到来前,需保护事故现场的原始状态,对车辆制动印迹、散落物品、伤员位置等用粉笔、石块标记,必要时拍照留存。若因抢救伤员需移动现场,必须标明位置,避免破坏关键证据。
“四报” 是指告知所投保的保险公司。无论单车事故还是多车事故,当事人都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便于后续定损和理赔。
这些是硬性要求,牢记 “安全第一”,事故发生后先确保人员安全,规范设置警告标志,避免二次事故。
交通事故责任是如何认定的?
责任认定是处理交通事故的核心环节,往往直接决定了各方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责任比例。交警会综合运用现场勘查、检验鉴定(比如车速、车况、痕迹等)、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监控录像等证据,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及过错严重程度确定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五种。
事故责任认定书几乎决定了赔偿的走向,但现实中,有些听众反映对认定结果有异议,觉得不公。如果当事人对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服,法律上提供了哪些救济途径?
当事人如果对交警作出的责任认定不服,可以自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管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超期视为放弃。复核申请书中需明确提出异议的事实、理由及证据,比如,当事人之前拍摄的现场照片视频、找到的新证人证言、对交警勘查程序的质疑等。若交通事故复杂,比如是多车连环撞、责任模糊,以及损失巨大或伤情严重,建议在收到认定书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律师,及时寻求法律帮助,如分析认定书是否存在事实认定错误、法律适用错误或程序违法;专业律师可以指导帮助当事人收集、整理有力证据。
务必要保留关键证据,包括现场照片、对方信息、医疗票据等,这些是责任认定和索赔的核心依据。责任认定后,下一步通常就涉及赔偿问题,而且是绕不开的难题。
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除了老百姓最熟悉的医疗费,还有哪些损失可以依法主张赔偿呢?赔偿责任又是如何划分的?
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大类是人身损害赔偿,这是最重要的部分。人身损害赔偿项目繁多,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第二大类是财产损失赔偿,包括车辆维修费或重置费、车上物品损失、施救费、营运车辆停运损失等。
关于赔偿责任的划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八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即交强险)的保险人在责任限额内优先赔偿;不足部分,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赔偿;仍有不足或者没有投保商业保险的,由侵权人(即驾驶人或车主)赔偿。
现实中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也不少自行处理的情况,也就是“私了”。例如甲驾车因刹车不及与乙驾驶的面包车发生追尾,造成乙的面包车车辆损坏,无人员受伤。交警现场认定甲负全责,乙不承担责任。这种情况下,当事人能自行处理吗?
根据法律规定和实务经验,两类事故可自行处理:一是未造成人身伤亡,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比如车辆轻微剐蹭,且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二是涉及轻微人身伤害,如擦伤,双方对责任划分无异议的。这起事故只有车损,无人员伤亡,且物损损失较小,同时事故责任划分明确,由甲负全部责任。所以,该事故发生后,双方即可自行协商处理赔偿事宜。但如果涉及人伤的事故,并不建议“私了”。因为有些内伤或伤情可能在事故发生后一段时间才显现,如果当时“私了”拿了一笔钱并签了协议,后续发现严重伤情再维权就很困难了。
这里分享两个“私了”后伤情恶化或对方反悔,导致受害者陷入绝境的教训的案例。
案例一:李先生被电动车轻微剐蹭,当时感觉只是皮外伤,对方赔了500元并签了“一次性了结”协议。一周后李先生头痛加剧,检查发现脑震荡,医疗费数万元。再找对方,对方拿出协议拒绝负责。李先生因无事故现场证据、无报警记录、无初诊病历,维权极其困难。
案例二: 王女士追尾负全责,与对方车主“私了”赔了3000元修车费(无书面协议,仅口头约定)。对方事后声称实际修车费8000元,并否认收到3000元,将王女士告上法庭。王女士无付款凭证(现金支付)、无协议、无对方收条,陷入被动。
所以,“私了”需谨慎,轻微事故可自行协商,涉及人伤建议通过有效解决途径处理。
如果无法协商一致,或者伤情较重,后续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哪些呢?
这种情况主要有三条解决途径:
一是申请交警调解。交警调解是免费的,但非必经程序,且调解结果不具有强制执行力。调解成功的,会制作调解书,当事人签字后生效。一方反悔或不履行,仍需通过诉讼解决。
二是向保险公司理赔。这是最直接、最高效的赔偿来源。当事人应及时(通常48小时内)向自己投保的保险公司报案,并按照要求提交材料(比如事故认定书、驾驶证、行驶证、保险单、医疗票据、维修清单等)。
三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最终的,也是最权威的纠纷解决途径。如果通过协商、调解、保险理赔仍无法解决争议,或者对责任认定、赔偿金额有重大分歧,当事人可以向事故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交通事故诉讼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和专业证据,建议委托专业律师代理,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预防交通事故和处理事故的实用法律建议。
第一,安全驾驶是根本。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杜绝酒驾、毒驾、疲劳驾驶、超速、分心驾驶等危险行为。定期检查车辆状况。
第二,保险保障要充分。务必购买足额的交强险及商业险。建议购买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建议保额200万以上,最好300万或更高),以及车损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等。保险是转移风险、保障赔偿能力的核心手段。
第三,事故现场要冷静。 一旦发生事故,牢记“一停、二救、三保、四报”四步流程。保持冷静,理性沟通,避免二次冲突。
第四,人伤事故必报警。 只要有人受伤,无论轻重,务必报警处理,切勿轻易“私了”。及时就医并保留所有医疗凭证。
第五,责任认定要重视。 认真对待交警的责任认定。如有异议,及时申请复核。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希望大家都平安出行。
- 2025-08-13【法治声音】解读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 2025-08-13紫金县司法局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我先行”活动
- 2025-08-12紫金县司法局凤安司法所开展“‘禾坪说事’共话身边法与安”...
- 2025-08-08【法治声音】交通事故处理指引
- 2025-08-04源城区举办2025年度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